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父子相接传承兵工星火(下)——北重集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科技带头人白箴访谈

白箴:198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北重集团理化室工作,后来到102锻造车间工艺组从事工艺技术工作。2009年之后进入特种材料研究院,从事工艺研究和产品开发,担任副院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有一种精神融入骨髓,甚至影响下一代,白德忠把自己为之奉献一生的兵工事业传递到了儿子白箴手中。

记者:

当时为什么想离开理化室进入车间呢?

白箴:

当时的理化室可以说是全厂最舒适的单位,环境啊各方面都好,但是因为大学时我学习的是锻造专业,而理化室又和锻造专业缺少联系,总觉得不甘心。上学时学到的东西没有用到,我就想着要离开,对此,包括我父亲,很多人不理解,但后来我还是毅然离开了理化室,进入102锻造车间。

记者:

工作中让您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白箴:

1993年开始,我们厂从德国引进3000吨自由锻造下拉式油压机,当时是最先进的设备。引进设备之前,我去德国进行了技术调研,因为我除了负责工艺技术还会一些德语,兼做翻译,所以就一起去了。

记者:

您也是和白老一样自学德语的吗?

白箴:

不是,1984年,我们厂为了赢得兵器部的奔驰车项目,派了15人,一机厂派了20人,去中国人民大学学德语。我父亲他们向苏联学炼钢就要自学俄语,我们就派出人员学德语,学了十个月的强化德语。但是这个项目最后我们没有申请上,一机厂申请上了。尽管没申请上这个项目,但是我们这些人就成了技术储备,所以1993年,我就参加了这个3000吨设备从德国的技术引进。

白箴(后排中)与德国代表合影留念

记者:

引进这个设备后有什么改变?

白箴:

引进好啊,这个设备当时非常先进。我们过去用2000吨的水压机,一个是水压机吨位不够了,另外一个是水压机陈旧老化,而且操作很麻烦,互相之间配合不好。引进这个油压机,它只需要一个人操作,从效率、质量来讲都大大提高了。我很有幸参加了北重集团的好几个大项目。

记者:

您说一下都是哪些项目。

白箴:

2003年,对30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进行改造,为了节省费用,刚引进的油压机用的都是国内生产的钢构件,国内生产的这些在生产时出现问题了,出现裂纹了。后来结构件就由国外引进,同时它的液压系统也进行了改造,由原来的泵控改成了阀控。因为对液压系统的认识不同,到底是阀控好还是泵控好,现在还在争论。

2006年的时候开始申请360项目,2007年奠基,2009年制造出产品。这个项目很快,因为它投资很大。液压站是压机的心脏部分,规模很大,大概相当于现在3000吨那个液压站的五六倍大,所以说360这个项目液压站非常非常大。到现场你就清楚了,那个液压站是在地下,地下分两层,最深处16米,那个液压站在液压机的前后各有一个,光主泵就42台,这个是很大的。

记者:

这是咱们自己制造的还是跟哪里合作的?

白箴:

这个压机本体是我们北重集团和清华大学共同组织、自主设计的。有些大件我们厂自己干不了,主要是重量太大,是跟太原重型机械厂合作完成的,其他不少组件都是我们自主制造的。

记者:

360生产的第一支管就是您来操作的?

白箴:

对。

记者:

第一支管生产出来费劲吗?

白箴:

因为当时这个项目是徐明和书记与雷丙旺副总经理重点主抓的项目,工厂大概投了几亿的资金,而且项目在最初阶段就有很大争议,有人质疑这个项目在技术上能不能成功或到底能不能给厂里带来效益。所以当时徐书记和雷副总的担子是很重的,如果搞不成,可能会变成一堆废铁,那样他们的责任就非常大了。所以2007年、2008年,包括2009年上半年,我们就一直在现场,从开始基础建设,到设备制造,一直到安装和最后设备调试,这么大的设备经过两年半的时间,这速度是很快的。当时液压系统是德国引进的,要求2008年出管,当时和他们谈判的时候,德国专家还说根本不相信我们能按时弄出来。

记者:

咱们当时为什么要和德国谈判?

白箴:

压机的液压系统是由德国提供的,因为这个系统是全新的系统,也需要设计,设备的采购、运输,时间非常紧。德国专家当时认为不可想象,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把项目拿下来。因为我一直跟着,所以当时的情况是比较艰苦的,我们最终确定了调试时间和最后生产管的时间。

记者:

您描述一下当时的条件如何艰苦。

白箴:

两年半的时间,这些人全部在360现场,节假日都没有,周六周日都没有,全是在现场,包括过年。有时候遇到问题了晚上就开会,因为工期抓得非常紧,当时出现问题就要立即处理。

白箴在操作现场

记者:

咱们第一支管挤出是哪天,您还记得吗?

白箴:

2009年7月13日。为啥我操作这个设备呢,因为当时德国人调试设备,一个搞液压一个搞电气,冷调之后开始热调。当时360本来已经安排了一个操作者,技艺也不错,但是因为要操作液压系统,操作台是德国人提供的,我对技术系统比较熟悉,再加上我懂德语,跟外方专家可以无间隙交流,他让我干什么我就能干什么,比较方便沟通,所以决定由我来操作。

我记得那天挤第一根管的时候,德国人在那边指挥,我在这边操作。当时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挤出来,有失败的可能性,能不能挤出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也涉及可能对很多人追责的问题,所以大家都很紧张。当时兵器工业集团对这个项目很重视,徐书记当时已经到退休年纪了,据说部里说了,这个项目什么时候完成他什么时候退休,就是责任要到底。那天挤出来成功之后,我在操作台,操作台在上边,看车间里一目了然,就看整个车间现场欢呼声一片,徐书记和雷副总这一下放心了,徐书记和我们一个老工程师拥抱并流出了泪水。我在操作室,两个德国专家也在操作室,成功之后德国专家也高兴啊,也从操作室跑出去了,和大家一起欢呼。

记者:

那您呢?

白箴:

我不敢啊,因为我还操作压机呢,不能离岗。我只是在上面看着大家庆祝,非常想出去,但是出不去啊,万一走了设备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办,不能走啊。操作台在上面,我看下面一片欢腾,那是真激动,因为那是挤出的第一支管子,起码两年半辛苦付出没有白费。成果出来了,大家都感觉包袱卸下了,因为人们都有问号的,这个液压机能不能搞成,因为这是国内首创。后来这个项目在2015年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挤出第一支管子之后,并不表明你的工艺就成熟了,后边的工作就是工艺的优化、参数的优化,挤压温度啊、挤压速度啊,都要设计改进,这些又进行了大概一年多时间。目的就是挤出第一支管子之后,优化各个参数让它稳定,形成批量生产。

记者:

360项目建成之后,您记忆中还有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白箴:

2009年之后,咱们厂成立了特种材料研究院,开始搞工艺研究和产品开发项目,我担任副院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这期间主要自主研究不锈钢管挤压工艺与产品。

记者:

这个研究最后取得了什么成绩?

白箴:

最后研制成功,为不锈钢开拓了市场。再就是粉末高温合金管、棒材挤压工艺研究。

记者:

这个研究也成功了吗?

白箴:

棒材成功了。棒材是什么呢,主要是航空材料,就是飞机发动机上的涡轮盘材料。

记者:

研发的时候有失败吗?

白箴:

有啊。我们挤压涡轮盘材料的时候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算基本成功,第三次才成功。我们要挤的是棒材,第一次挤成了三截,就失败了。

记者:

那失败的管材怎么处理呢?重新回炉再炼吗?

白箴:

那肯定啊,但这个粉末高温合金挤坏了就回不了炉了。

记者:

粉末高温合金管、棒材是属于同一种吗?

白箴:

粉末高温合金可以做管,也可以做棒。

记者:

那合金管成功了吗?

白箴:

管我们也挤出来了,核电站用,挤出来一支。另外还开发钛合金管、铜管。

记者:

可以说您见证了北重集团的快速发展。

白箴:

我有幸能参加工厂热加系统三次大项目,回想起来这是很难得的,就是引进锻造压机、改造锻造压机和3.6万吨的挤压机。一个项目至少得三五年,三个项目得多少年啊,我们才能工作多少年!

记者:

您觉得这三次大的项目对整个北重集团、特钢来说有什么意义?

白箴:

首先进行的油压机改造,不管从军品还是民品锻造,锻件质量有了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都有相当大的进步。咱们最老的从苏联引进的2000吨的设备,一个班组就得七八个人,新引进的压机有三个人就够了。360项目就不用说了,生产的管现在合同不断,为国家也做了一定贡献。我们没挤出之前,一根管大概得花24万,我们挤出那天一下降到7万,现在应该降到三四万了。而且过去是从国外引进,我们拿美元去买,人家要多少钱你就得给多少钱,现在我们挤出来了,价格自然下来了,也给国家节约了好多外汇,产品自主,不再进口,社会效益颇大。

记者:

您学习锻造,到后来进入北重集团,父亲对您有影响吗?

白箴:

肯定有啊。因为我们这个行当,他(父亲)是炼钢我是锻造,我是他后一道工序,父亲在前面创造了他们的辉煌,我从小就知道。

记者:

白老那时候很艰苦,您看在眼里就没有想过不从事这一行吗?

白箴:

我们小时候,父母都在厂里上班,下班也晚,我们在家就给做饭,从小就会做饭,就想着能像父亲他们那样做出些成绩来。

记者:

父亲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白箴:

工作认真,知识面广,他不仅在业余时间利用所懂的外语进行翻译,还总结文献,勤奋耕耘,那种吃苦耐劳、勤于学习的精神,我觉得是宝贵的、是值得学习的。(记者:郭馨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