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见证职工教育的发展—内蒙古一机集团职工培训处原处长王春庚访谈

王春庚:今年 77 岁高龄的王春庚老人,曾是内蒙古一机集团职工培训处处长。搞过 20 年的科研工作,然后从事管理工作,见证了一机集团职工教育从无到有、一步步摸索着走向正规的全过程。

记者 :

您好,王老!听说您是 1965 年从北京理工大学坦克设计专业毕业以后就来到了咱们一机厂,先干了 20 年的科研工作,然后又从事了管理工作,尤其是搞了很多年的职工教育。那您是从哪一年开始搞职工教育工作的?当时为什么要做这一块儿的工作?那时候我们的职工教育水平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王春庚:

我接管职工教育工作是从 1989 年下半年(年末)开始的。当时为什么要从事这个工作呢?因为这项工作还在人事劳资这个部门,我当时是人事劳资部门的副处长,所以主抓这个工作。但是当时的职工教育工作就是以一种程式化的方式在搞,就是给职工们办办培训班呀,搞点讲座呀,搞点理论上的学习、比赛,这种一般化的工作。到了 1992 年的时候,因为厂里面对职工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了,感觉到职工教育工作是整个工厂发展的基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因为它涉及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可以开发人的技能和智力,所以我们就单独分出来了。1992 年 3 月,总厂决定成立了职工教育的专门领导部门,也就是后来我所在的职工教育培训处。这样,逐渐从 1992 年开始,一机集团的职工教育工作就步入了正轨。

记者:

那当时有了这个职工教育培训处以后,你们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呢?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

王春庚:

从 1992 年开始,厂里面的发展迎来了两个特别大的转折: 第一个转折就是我们的军品从二代坦克转到三代坦克。坦克这个军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产品,比起陆地上的各种车辆,它应该是属于最尖端的、最复杂的,所有新的技术全应用在这个坦克产品上,包括当时的计算机、自动跟踪瞄准、红外技术、激光测距系统、主动复合装甲等,全都用在这个新产品上了。三代的产品虽然当时是实验期,但是它的技术已经在原来二代的基础上有了非常大的跨越。有了这个转变以后,职工的技术素质也需要有很大的提升,如果职工素质跟不上去,就不能适应新产品的生产。第二个转折就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导致从事军品的工厂也要向民品转化。光干军品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了,所以有一个军转民的二次创业,这又是一个大的转变。原来我们干军品,现在集团公司突然要求搞火车系列、推土机系列,甚至搞奔驰载重车汽车系列,这又要求职工全员必须有一个从思想到技术上的转变,包括技术人员也要转变原来的设计方式、加工工艺方式,也要提高。比如说我们搞奔驰车,原来哪有搞汽车的人才,只不过就是从德国那儿找一些专家来跟我们一起搞。这样,职工教育这个问题就提到日程上来。正是这两个转折,使集团公司从领导到职工都非常明确地认识到工厂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才的培养,就是现有的人才也必须要有转变、提高,否则就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只能停留在原地或者逐渐走下坡路。所以,职工教育被放到了厂里优先发展的地位和战略发展的高度。

培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

后来,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厂的职工教育就走上了正轨,发展得越来越快,当然这里面有好多方面的保障。比如说机构方面,为了适应新的转变,厂里面设立了专门管理职工教育的培训处,然后有培养职工提高的自己的大学工学院,有培养技术工人的专门部门技工学校,还有其他职能部门,比如工会,也在抓岗位练兵和岗位技术比赛。培训处下面抓职工教育的部门在各个主要生产分厂全部配备了工作人员,所以逐渐走向正规。

另外,硬件设施也同时有了保障。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分厂开辟一块儿地方,有设备,有师傅,这个单位的职工就可以在这个地方听一些技术讲座。当时一机厂大约有 30 个实训基地,工人听完理论培训教育以后,可以去那里进行练习。利用厂里现有的硬件设施、上万套的成套设备,从低到高,从普通机床到数控中心等先进的设备,都让工人去学习。

职工参加各级各类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合影

再有,从制度上也有了保障。从厂领导一直到一线从事生产的工人,每个人都必须进行职工教育和职工培训,比如新进厂的大学生报到后要进行入厂教育,用一段时间了解厂里的方方面面情况。又比如说,因为厂子大,工人流动也挺大的,工人转岗不能放任自流,都必须经过转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才能换到新的岗位工作。然后其他的职工每年也都要进行培训,培训是他们升级、晋升职务的考核条件。就是厂里的领导也要送出去,到外面的高等院校不断地充电、提高。

另外,从职工教育的方法上也有了保障,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厂子比较大,人员层次高低不一,我们想了很多办法, 但是重点就落在产业工人这一块,比如培养高级技师,也就是培养工人中的金字塔、最拔尖的那些人才。我们是全国第一批培养高级技师的单位,当时去了北京,李鹏亲自接见,在人民大会堂发的证书。这批人回来以后,不需要他们亲自动手去干,是让他们培养人才,生根开花,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有高级技师、技术能手, 还有助理技师。厂子太大了,要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我们就这么干,全国也只有一机集团公司搞了技术能手这个级别。为了能发挥高级技师的作用,我们还专门搞了“高师带高徒”活动,师傅和徒弟双向选择、双向同意后签订合同,每年都要经过考核。虽然厂里有 200 多位高级技师和技师、1000 多个能手,但是用这个方法,一批人又带动了一批人。再有一个保障就是,职工教育在外人看起来好像是一个软指标,都是务虚的,但我们的培养要有依据,培养方向也好,培养措施也好,就是要培养他做基本岗位的工作,所以必须建立岗位规范,这就是一个岗位工作的标准。你搞变速箱装配的,我有变速箱装配的技术标准;你搞一个火炮,我们就要制定装火炮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去哪儿找?全国也没有我们这样的主战坦克生产厂。所以我们自己咬牙来编制,全部自己来搞,编制了一共几百个岗位的规范,这些经验做法在全国兵工系统都介绍过。有了这些岗位规范,根据岗位需要,缺什么就补给什么、培训什么,这样职工教育就变得非常精准了。另外,随时随地把眼光放在全国职工教育搞得比较好的大型企业、先进企业上, 还要跟国际接轨。

受阅部队在一机集团接受技术培训

记者:

当时有这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厂子里一共有多少人在从事职工教育这项工作呢?

王春庚:

当时我们处里名义上有 246 名职工,但是好大一部分是在一机技校、职业学校这里的,还有一些在学校的实习工厂,真正坐在机关里搞职工教育工作的也就十几个人。当然,各个分厂、部室都有兼职搞职工教育的人,但是我们经常会有一些额外的工作,比如说国庆 50 周年阅兵的时候,部队要阅兵,人家是我们的客户, 我们就要教会客户怎么来操作坦克,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绝对不能出岔子。再后来,一机厂的外贸产品多了,购买方的人来了也得培训,那我们就咬紧牙关加油干。

记者:

您说的职工教育的这所大学是哪个大学?

王春庚:

一机工学院,就在包头,现在还在,就在厂前路,可能还叫一机工学院,但是从体制上来说,包头机械工业学校在升格的时候搞了好几个校区,把一机工学院当作了东部校区。现在职工教育这一块等于有两个部门,一个又放回人劳处了,一个由工学院来承担,两个一块搞,各有分工。

同外国专家交流培训经验并合影

记者:

您最高干到了什么职级?是在哪年退休的?到您退休那一年,

咱们一机集团公司的职工教育呈现出一个什么局面呢?

王春庚:

我在 2000 年退休,最高做到一机集团职工培训处处长。我退休的时候,职工教育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非常好,屡次得到厂领导的赞扬。后来厂领导逐渐认识到了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它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国庆 50 周年工作干得非常好,部队反映也非常好,我们的三代坦克当时已接近国际水平,现在的 99A 坦克也是在那个基础上搞的。这也得益于在技术上我们进行了超前培训,所以职工们干起活来就非常顺利。职工教育是个基础工作,又是一个需要有战略眼光的超前性、技术性工作,你不能跟着跑,得超前规划。

记者:

到您退休那一年,我们厂的大学生比例能占到多少?

王春庚:

我退休时,厂里的大学生只占到 15%—16%的比例。不像现在,厂子里净是大学生,我们那时候,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占的比例比较小,还是以工人为主,所以可以看得出那个时候搞职工教育工作非常必要且难度也不小。  (记者:吴艾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