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铁代表”的情怀—内蒙古一机集团原铁道部驻厂验收室主任赵秉正访谈

赵秉正:中国共产党党员,1940 年 10 月 24 日出生于内蒙古昭乌达盟。1966 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铁道车辆专业。1966 年 9 月在呼铁局包头车辆段修车车间工作,后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总工程师、副段长、段长兼党委副书记。1979 年 4 月到 1980 年 6 月,作为中国第一批坦赞铁路运行技术专家组成员出国援外。1986 年 4 月到 2002 年 5 月,被铁道部派驻内蒙古一机集团任铁道部验收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2002年 5 月退休。  

远处是风景,近处是人生,怀着敬仰又好奇的心情,走近戴着一副眼镜、头发稀疏花白、今年 78 岁的赵秉正老人,听他讲铁道部驻内蒙古一机集团验收室的故事,我们就会了解到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有一支努力拼搏的军工队伍,有一群不畏艰险的冲锋勇士,在向铁道部输送合格产品的同时,也显示了军工线上大国工匠的神韵和气魄,而赵老就是经历者和见证者。

记 者:

赵主任,当年一机集团大上铁路车辆时,您是怎么来到这里,并与一机集团的干部、职工结缘的?

赵秉正:

1966 年,我从当时的北方交通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到呼铁路局车辆段工作。1984

年,一机厂开始筹划铁路车辆生产的前期技术准备,1986 年开始试制铁路车辆,铁道部需要一个 45 岁左右、共产党员、科级以上的干部,我作为首席验收代表到一机厂工作。当时铁道部聂恩普主任了解到我的情况非常符合,就到呼市铁路局要人。1986 年 4 月,我接到铁道部下达的人事调动命令,服从组织安排,来到一机厂,同时另调来两位副科长,一个是于友江,一个是唐国儒,我们成立了三人验收室。因为当时订的车辆不多,所以铁道部没有派更多人。

来的时候,我们受到隆重接待,厂领导高典、张俊九亲自到场,铁道部聂主任亲自陪同。

记 者:

赵主任,铁道部驻一机厂验收室成立后,最初的工作情况是怎样的?

赵秉正: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工厂生产的铁路车辆产品进行质量的最后把关和验收工作。当时虽然所订车辆数量不多,但是工厂的工人因为对铁路车辆生产的工艺技术工作不熟练,设备不完善,所以经常加班加点,大家干得很苦,一干就是一个通宵。我们铁 道部代表一直坚持在生产现场,与工人和干部一起加班加点,我有三次跟着干到次日凌晨五点……第三次我晕倒在现场,是当时三分厂的罗光杰厂长和车间主任杨卫俩人把我送到医院,推了葡萄糖,睡了两小时,然后又接着去上班了。那时我的两个伙计一个开会去了,另一个岳母去世处理后事去了,就剩我一人盯着,到处跑,身体是有点累。但是工人们也很辛苦,他们没白没黑地干,让我们深受鼓舞和感动,这也是我提出的与一机厂铁路车辆试制单位“朝夕相处,以诚相待,坚持原则,以理服人”的真实写照。

验收室成立后,首先统一了作业标准,我提出了“三对三查”,即对规、对图、对标,查图、查工艺、查作业过程。这样标准统一,管理规范,工人也好干活,验收时采用铁路上惯用的“三检一收”制,即自检、互检、专检,最后由铁道部验收室验收合格的产品才能上线,这样我们互相之间好沟通、好交流、好达成一致的共识。

记 者:

赵主任,您是怎么看待产品质量和安全的? 赵秉正: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车辆配件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安全的稳定性。

有一次,在从苏联到内陆的石油运输途中,一列火车上的一个加长车钩出现了问题,我在调查中发现车钩没有一机特有的生产标志和产品应有的断面状态,我断然判定这不是由一机生产的产品。在我的建议下,呼铁局重新委托一机厂生产,并签订了生产一批加长车钩的合同。这批产品按时完成后,经检验质量全部过关,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呼铁局与苏联的石油运输问题,而且也使两个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

1992 年,一机厂举办“万台车辆无重大故障”庆祝活动,更加奠定了一机厂成为铁道部铁路车辆依靠的主要生产骨干厂家,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供货商地位。

关于安全事故的处理,按照铁路事规的制度,在允许的情1985 年,一机厂利用军品生产线,在三分厂开始批量生产C62A 铁路货车况下,有一个升级处理的方式,即出了问题,如果拖拖拉拉、态度不积极、措施不完善,我就要给你严肃处理,你不重视我重视,给你提个醒;如果态度积极、措施得力,我就不给你定事故。这也是由铁路运输是高度集中、全国大动脉、半军事化管理的特点决定的,因为铁路运输过程中若出现事故,那将是车毁人亡、人命关天的大事,企业哪能赔得起?赔得起钱也赔不起名呀!

铁路管理系统非常多,除了《技术管理规程》《货车制造技术要求》,你还要懂得运输管理方面的要求,有事规、货规、运规,还有好多规程,起码搞售后服务的人员要懂这个,在处理事故的时候你不懂就吃亏。如果你不懂,处理得不及时就列为事故。本来没有你的事,处理得不好,即使不是你的事,也可能把你“黏上”,那就麻烦了。因为我有车辆段工作经验,所以我再三强调,工厂造这个车,你就要学习有关车的运用管理方面的知识,这也不是教条背下来的,是实践经验得来的。

记 者:

赵主任,您作为铁道部驻一机验收室主任,工作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工厂的职工为什么都叫你们“铁代表”?

赵秉正:

感触最深的,一是一机厂的干部职工队伍凝聚力非常强,上下齐心协力,不怕苦不怕累,在工作不熟练、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以干出活为原则。有些人实在困了,拉个配件的草片子盖在身上倒头就睡,就跟“讨吃”(形容衣服破烂的乞丐)似的,我看见了都要把他们轰起来,让他们到别的地儿睡 去。那可是冰冷的铁地板哪,那样睡可是要落毛病的,而他们又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疙瘩呀!但那时候,生产一线的一些干部和工人在大干中忙着不回家,都是吃、住在车间,加班加点连轴转, 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让人很感动。

再一个就是一机厂的创新开发精神。开发速度快,产品档次也高,许多产品受到铁道部有关部门的高度赞赏。例如,624C 级钢车钩、仿苏缓冲器、氧化铝粉罐车,还有后来的散装水泥罐车、C 级钢摇枕,还有锻造芯盘等,一机厂为中国铁路车辆的提速重载做出了很大贡献。

由于我在一机集团工作多年,与工厂的领导和周围的工人、同事相处得很好,时间久了,人们就自然称呼我及我的同事为“铁代表”,我觉得这个称呼很亲切,而我说心里话,也对一机厂有了很深的感情,后来呼铁局党委书记想让我再回到呼铁局,我说我在这儿挺好的,就留在一机吧。就这样,从 1986 年到 2002 年退休,我一直在一机工作,从年富力强的壮年步入头发花白的老年阶段,我觉得很值。(记者:申润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