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包头造智能假肢“风行”市场

在北京研发,在包头生产、上市,“风行者”智能动力小腿假肢用产业化之链将同一时空下的两座城市紧紧地连在一起,擦亮着“包头创造”这张闪亮的名片。

“我们刚刚中标了一批智能假肢订单,有十几套。”包头北大工道风行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伟东兴奋地告诉记者,公司今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同比翻番。而2014年面市时,“风行者”的年销售收入只有100多万元。

工程师正在组装假肢的关节部分。 记者 吴杰 摄

2012年,脱胎于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风行者”原型机在北京大学实验室下线;2014年实现量产上市,成为国内第一款商业化的机器人下肢假肢;2015年,该项目转战包头,落户北京大学包头创新研究院。如今,项目结出地院共建、协同创新的硕果,包头北大工道风行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正走在科技小巨人的成长征程上。

在北京大学,“风行者”完成了从原型机到一代机,再到二代机的研发过程。在北大包头创新研究院,工作人员通过实用性研发,优化了假肢工艺、材料,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并降低生产成本后,助它实现了产业化。两座城市牵手,擅长研发的搞研发,擅长制造的搞制造,在分工合作间,传递出“术业有专攻”的创新理念。

“风行者”整机结构包含多种传感器、中央处理器和机电装置,可高度模拟生物神经、大脑和肌肉骨骼组织的功能,实现自然步态和肢体对地形的自适应能力。相对传统机械假肢无驱动、无交互的简单结构,“风行者”能更好地弥补下肢截肢者的行动障碍。

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我国残奥篮球运动员程海珍、代佳梦穿戴“风行者”参赛。在视频演示中,代佳梦穿上假肢后,可轻松实现走步、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等动作,连运球动作也非常自然。

2016年底,全球科技权威杂志——美国《大众科学》年度“全球100项最佳科技创新”榜单揭晓,“风行者”智能动力小腿假肢榜上有名。王伟东说,与世界另外两家智能假肢厂商的产品相比,“风行者”整体性能并不逊色,几项单个指标甚至领先于它们。“技术水平媲美国外同类产品,但价格仅为其三分之一,这是‘包头创造’搏击市场的优势所在。”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郭健 张建芳 吴杰 刘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