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一份党报的新时代征程

黄河畔畔唱曲儿大青山上吼,

心里头那高兴就精神抖,

共产党指出前进的路,

国富民强有奔头……

10月21日,十九大胜利召开第四天,包头市土右旗萨拉齐镇的呼二白文化大院里,三村五地的二人台、山曲爱好者们集聚一堂,坐着马扎、捧着《包头日报》,把刚刚从报纸看到的十九大新政策、新理念编进“山曲儿”里。

发行人员把《包头日报》送到读者手中。

自2015年,《包头日报》在耳顺之年踏上了党报覆盖工程的新时代征程。从社区办事处到沿街底店,从飞机场、火车站到公交车和列车软硬卧,从包百、永盛成超市到土右旗文化大院……党报覆盖工程连续三年已投递《包头日报》82023份。

在昆都仑区北京华联商圈集中发放点,81岁的王寿康老人收到《包头日报》后不禁感慨:“这是党和政府与咱老百姓间的一座连心桥,这份心意尤其厚重,咱要反复地看、认真地读。”

重拾·自豪

10月19日7时30分,田玉琴的送报车刚拐进青山区富强路街坊富源社区的区间道,就被王培俊老人遇了个正着,王培俊捧过50份《包头日报》说:“这几天老党员们都盼着看十九大的新闻,我得快点送回去。”

王培俊、于世明、孙源、赵长江、张胜利、孟淑琴……富源社区有这样一群《包头日报》的忠实粉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将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包头的建设,他们伴着《包头日报》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目前,党报覆盖工程在市区、社区办事处、居委会的投送点达84处,旗县区及农村党报投送点共18个,2017年投放《包头日报》4020份。送到家门口的党报,让退休的老党员们重拾读报生活,青春岁月似乎又回来了……

“1959年我从河南支边来的包头,那时候每个班组早晨都有读报活动,读的就是《包头日报》,这一读就是50多年。”74岁的于世明说,“包头人就该关心包头的发展,前段时间,我从《包头日报》上看到,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张院忠调研兵工路建设改造、兵工路带状公园的建设情况,这是对我们兵工文化、兵工人的重视,我每天都骑自行车走兵工大道,看着它越变越美,心里甭提有多自豪了。”

提起富源社区这些忠实的“报”粉们,田玉琴说:“每天他们都会在社区门口等我送报,那种被人盼的感觉很幸福!”

礼遇·感恩

“这不是钱多钱少的事,这是对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尊重与理解。”4月1日,当包头市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中心副主任朱乐把《包头日报》送到曹志军手里时,曹志军感慨颇深。

曹志军是内蒙古新开元建设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的企业是包头市工商联大厦办公的126个企业之一。从今年开始,党报覆盖工程进入包头市工商联,进一步扩大党报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力,合计投放《包头日报》500份。对于这道免费的文化大餐,企业家们唤她为特殊的“礼遇”。

“我们非常需要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以便抓住时机、出奇制胜。”内蒙古嘉琪律师事务所负责人陈丽说,“党报覆盖工程正是对企业家精神的保护与尊重,它像一条感情的纽带,把企业家的心与党和政府紧紧相连。”

陈丽是包头市政协委员、新阶层联谊会会长,由于工作需要,《包头日报》成为她了解包头市政治经济工作和本地信息的主要渠道。她评价,《包头日报》更严谨、更认真、更可信,对民营企业家的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朱乐分析,包头的民营企业家之所以对《包头日报》青睐有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更需要获取本地新闻,助力企业决策;另一方面传统纸媒更权威准确,相对而言,海量的网络信息辨别真伪的成本过大。

面对这份接地气的“礼遇”,市工商联大厦里的民营企业家们也给出了走心的“回礼”。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在看到《包头日报》的扶贫助学新闻后,义无反顾地献出一片爱心,理由是:“《包头日报》上登的,我们信、我们帮。”

播撒·期盼

新时代,新征程。2017年,党报覆盖工程在土右旗设立的30个文化大院投放报纸700份,让《包头日报》化身一只传递喜报的信鸽,把新政策、新理念吹进田间地头,掠过山坳水畔,让包头的农牧民在第一时间听到了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现在咱日子过得好,再过三年就更好了……”

在呼二白文化大院里,69岁的赵怀清捧着《包头日报》刊登的十九大报告,一边念,一边给大伙解释:“做好全国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该扶贫的都已经扶起来了,以后咱们的日子更有盼头了……”

桃杏花儿开出银花花树,

全国人民跟着共产党走,

九峰山穿破层层云,

四百里的土右旗四百里富……

听到赵怀清的生动解读,文化大院里30多位农民都乐开了花,美岱乡的李二奴更是不由自主地打起了拍子、唱起了山曲儿。

三年来,包头市党报覆盖工程共投递《包头日报》82023份,其中包括市区内29条主要街道的沿街底店、核心商圈发放2.7万余份;6家超市、19家三星级以上酒店等发放2.29万份;2017年,又创新性地将4所高等院校、市工商联、14户社区及民营医院、交管部门、土右旗文化大院纳入投递范围。

新闻像一颗希望的种子,播撒进包头宽厚的大地上,理想、期盼、力量……绽放在鹿城人民的脸上,温暖着鹿城的各个角落。

“我就想看看报纸上登没登,咱工资啥时候能涨?”35岁煤化工人崔志刚的期盼。

“我想知道,养老有啥新政策,明年种啥能挣钱?”71岁农民崔虎的期盼。

“希望再多些教育新闻。”75岁老教师李奶奶的期盼。

“希望新闻再及时一些、接地气一些。”民营企业家王正义的期盼……

在近20个受访者中,每个人都对《包头日报》提出了新的期盼,对未来的生活给予了新的希望。

鹿城生活,每日向好;

《包头日报》,踏歌而行;

新的时代,播撒新的希望,梦想正在前方。

(文/图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洪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